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坚持三大思维 壮大县域经济

发布日期:2024-02-05 12:22    点击次数:106

  吊机轰鸣、车辆川流不息……走进梅江区各个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力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

  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

  今年以来,梅江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释放县镇村发展潜能的“突破口”“主抓手”,强化产出思维、用户思维、生态思维,立足实际实施“一图一策一表”,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到“打粮食”项目上,区镇村三级书记齐抓共推、主动作为,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顺利开局、起步冲刺。

  坚持产出思维做优建强产业平台

  10月底,大为电气有限公司电力设备制造项目在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下称“梅州经开区”)正式动工。

  据悉,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用于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电力设备和新能源电机。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年产3000套电力设备,年产值3亿元、年税收2200万元;二期计划年产1000台新能源电动机,年产值1.9亿元、年税收1000万元。项目预计2024年7月实现首期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总产值4.9亿元、年总税收3200万元。

  该项目的顺利引进,是梅州经开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为本的成果,也是梅江区全力拼发展、拼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的体现。

  今年来,梅江区牢固树立产出思维,通过做优建强产业平台,抓紧抓好梅州经开区这一工业经济主战场,同时创新思维,打造集互联产业招商窗口、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市民休闲中心于一体的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筑巢引凤”持续激发发展活力,为梅江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增添动力。

  在梅州经开区,梅江区梅江控股标准厂房项目一期工程两栋厂房完成交付使用。该厂房项目打破了过去企业拿地再建设的传统做法,实现了企业拎包入驻,是梅江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探索。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医疗器械,考察过其他地方,发现还是梅江区的标准厂房较好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可减少前期企业的投资成本。”拜奥美迪克(广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于美君介绍,公司准备将二期项目也落户于梅江区。

  为加快推动园区提质增效,近年来,梅州经开区秉承“应改尽改、宜改即改、能改则改”的理念,不断完善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开发区一路、二路、五路,开发区中路……打开梅州经开区地图,改造、新建道路标注清晰。“目前园区已改造9条道路,投入资金1.9亿元;新建道路10条,总投资5.8亿元。”梅州经开区工作人员黄伟敬介绍,今年园区新建成道路2条、在建5条,完成招标3条。

  在改造路网之余,梅州经开区对园区生活污水管进行重新铺设,实现雨污分流,同时还新建了废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总面积10亩,保障企业生产需求。“原先园区只有华禹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新项目建成后,处理能力提高到了2万吨。”黄伟敬介绍。

  放眼城市的另一头,位于百岁山脚下的梅江区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熙熙攘攘,不少入驻企业或商家正在装修场地,现场一派火热景象。

  梅江区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将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打造为扶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全力促进行业创新技术发展、产业升级和高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

  园区总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配备136间人才公寓和体育训练、互联网培训、直播、创业中心、美食集市等设施。“这边环境很好,方便停车,我们租赁了大概700平方米,园区有专人跟进服务,效率高。”广东益田养老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是首批进驻园区的企业之一,企业负责人李峰介绍,得益于梅江区的高效服务,场地改造仅用时20天,接下来准备开展技能培训、社工服务等工作,将其打造成康养示范基地。

  目前,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签约意向企业23家,涵盖互联网直播、新能源、康养、体育培训、餐饮配套等领域,已进场装修企业11家,招商进度达80%。

  坚持用户思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6月13日竞得土地、19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1日取得施工许可证,9月28日综合楼和四栋厂房的主体结构全部封顶,金航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园项目一次次刷新了“梅江速度”。

  “正是得益于政府高效审批,企业才能在前后约100天的时间里实现从拍地到拿证,再到主体封顶的大跨越。”金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苏思艺表示,“梅江服务”坚定了企业扎根梅江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政务服务有温度、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梅江区牢固树立用户思维,把“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推出服务企业“首日制”“代办制”,推进“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等实招、硬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

  “我们制定了代办审批流程图和办证企业所需提供资料清单,整合区科工、发改、税务等区直部门力量,把全区有关审批的行政资源聚集到企业和项目服务上,让干部多跑腿、企业零跑动,实现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东升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威介绍。

  据统计,创新建立服务企业“首日制”、代办制等工作机制以来,梅江区累计走访企业639家次、解决诉求358个,为13家企业提供15宗代办服务,用贴心服务助企稳步发展。

  与此同时,为鼓励企业坚定投资和发展信心,梅江区印发《梅江区2023年度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通过支持先进制造业投资“项目落地进度奖励”由事后奖励调整为事中奖励、支持制造业产业链条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企业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政府牵头开展工业企业“大手拉小手”活动、支持企业组织开展各类产品供需对接及展会活动等五大措施(下称“惠企五条”),加大力度支持帮助企业抢订单、稳市场、降成本,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如在支持制造业产业链条上下游联动发展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之间相互采购零配件、物料、设备等。区财政安排300万元资金,按年度实际采购总额(100万元起、不含税)的1%给予采购企业补贴。

  “我们主要生产印制电路板,企业和产业链上的龙宇、博敏、奔创、盈华等都有一系列合作,每年采购园区内企业的板料近4000多万元。”钜鑫电子技术(梅州)有限公司厂长邓林勤介绍,按照惠企五条政策,今年钜鑫电子预计可获得区政府补贴近40万元。

  梅江区科工商务局副局长黄庆威表示,惠企五条的落实,预计可加快拉动工业项目投资10亿元以上,带动经开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合作4亿元以上。

  坚持“用户思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前,梅江区上下已形成共识,切实为企业项目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助企高质量发展。在金山街道东街村,金山街道新招商引资项目——梅州德龙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改造闲置厂房,已打造成一间培训学校。

  “项目建设过程中,街道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项目进展十分顺利。”梅州德龙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宗伟介绍,学校于今年7月15日正式运营,目前已有100多名学生,明年预计达到600多人。

  在三角镇,该镇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引进和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强化服务保障,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有问题只要我们提出,镇里很快就会跟进协调,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也更有发展信心。”泽山医疗今年3月正式启动项目建设,企业负责人李志芳表示,今年预计将完成1/3工程建设目标。

  以“一流的服务”打造“一流环境”,以“真心实意”换取企业“称心如意”。当前,梅江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正日益显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梅江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4.3%,其中梅州经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比增8.6%;招商引资上报市纳统项目33个,完成计划投资额72.44亿元、完成率117%。

  坚持生态思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色是梅江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梅江区绿色家底深厚,林地面积60.8万亩、森林覆盖率72.28%、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294.14万立方米,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省林业生态县”称号,区域内共有4个自然保护地、1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梅江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抓,坚持增绿、护绿、管绿、用绿并重,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走进客天下旅游度假区,绿树成阴、鸟鸣啾啾、流水淙淙……一幅秀丽的水墨画跃然于眼前。多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以前这里是废弃的采石场,从外面远远望过来,能看到裸露的山体,可以说这是城市的伤疤。”东升村党委书记梁和庆介绍,改变始于企业的入驻。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采取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梅江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由广东鸿艺集团对矿山进行开发式治理利用。“将原本的矿坑修复成水库,同时采取边坡治理、植树造林等措施,有效治理山体裸露、水土流失、植被稀疏等生态问题。”客天下景区副总经理林紫卿介绍,同时企业在边坡上打造观光道路、登山小道、文化长廊等景观设施,将客家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品牌。

  经过生态修复,如今“城市伤疤”华丽转身为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成为了梅江文旅产业的“亮丽招牌”。

  “景区建起来了,生态修复好了,游客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梁和庆表示,对比以往,东升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幸福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客天下旅游度假区的“蝶变”是梅江区厚植发展底色,变“美丽生态”为“美丽经济”的生动缩影。今年初,梅江区提出要深入实施绿美梅江生态建设,通过实施绿美森林提质、绿美城乡建设等八大工程,提升“含绿量”“含氧量”“含金量”,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从省定贫困村到示范村、网红村,西阳镇筀竹村以生态立村、以产业强村、以文旅兴村,走出了“生态+”的乡村振兴路。绿美梅江生态建设的实施,又为该村发展“文旅+”产业增添了新动力。

  走进筀竹村,绿水青山相伴相生,民宿、书屋、酒馆等坐落于村里,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融共生的美丽画卷。

  “今年以来,我们村引进了两家民宿,到目前为止已完工了一家,还有一家争取10月底完成,届时我们村民宿将达到7家。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厂、停车场、充电桩都在不断完善中。”筀竹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龙介绍,结合绿美梅江生态建设,目前该村正在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为发展“文旅+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村古驿道有16公里,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户外运动场馆,为徒步爱好者、游客提供休息的集散地,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带动富民兴村。”李小龙介绍,发展文旅产业以来,筀竹村村集体收入由2019年的7.55万元升至2022年的16.22万元,今年预计达18万元。

  环境好、生态优、产业兴。当前,梅江区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巧将绿色资源转换成绿色财富,大力发展文旅,林下种植、养殖等富民兴村产业,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在西阳镇双黄村,生产“金叶子”的梅片树枝叶繁茂,即将迎来采收。登高远眺,所望之处皆为绿。“以前这里种的都是桉树,山下小溪的水都是黑色的。”村民罗远新见证了溪水变清的历程。

  2014年开始,梅州市桂冠生物科技公司承租山林后,决定改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梅片树,罗远新成了基地的管理人员,吃上了“生态饭”。

  “目前我们已经栽种了1500亩左右的梅片树,年产量达400多吨,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林下养殖,每年山地鸡出栏量达4000只,实现一地多用。”梅州市桂冠生物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吴桂珍介绍,林下养鸡不仅能除草、节省人工成本,同时鸡粪还能为梅片树提供养分,一举多得。

  本版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魏丽文何苑妮通讯员钟戈钟伟才陈绮冰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财盛证券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专业网_实盘配资app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365站群 © 2013-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